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杨月 张瑞玲)1月18日,由会林文化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会林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与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共获该奖。
汪德迈。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会林文化奖自2015年设立,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的名字命名,每年表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做出突出重要贡献的中外人士各一位,迄今已举办五届。作为集文化性与国际性于一体的学院奖,会林文化奖致力于打造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高端话语平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士镌刻丰碑,向世界展示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2009年,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构想,在明确世界文化格局多元化的前提下,定位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经过九年历程,黄会林带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以“第三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实践及学术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会林文化奖作为“第三极文化”理论的实践项目之一,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专家活跃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会林文化奖能够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北京师范大学校副校长郝芳华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致辞,向获奖者表示祝贺。
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领导班子成员易凡平为获奖人汪德迈宣读颁奖词:汪德迈先生,著名汉学家,被国际汉学界誉为“法国大儒”,他毕生致力于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文化圈的研究,著有《新汉文化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等学术巨著。汪德迈先生悉心钻研甲骨文、金文,溯源先儒思想,潜心考证汉文化区域历史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积极促进儒家思想的现代发展和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认同。91岁高龄的汪德迈先生始终秉持着对中国文化的真挚情感,依然耕耘在中法文化交流的最前沿,继续引导世界汉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四届会林文化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资深教授陈来为汪德迈颁奖。
在演讲中,汪德迈回忆起18岁初识中文时的震撼与喜悦,并梳理自己在中国语言学、尤其是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脉络。他表示,“我始终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感染和迷恋,它让我情不自禁地为它的传播而尽心尽力。”
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顾问齐鸣秋为吴为山宣读颁奖词:吴为山先生被誉为“时代造像者”。他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总结中国雕塑优秀传统,倡导“中国精神”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创作,被国际评论界认为是“中国时代新精神的代表”。吴为山先生将中国文化精髓溶入艺术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其作品立于世界多国,不仅对中国雕塑当下创作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当代中国艺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届会林文化奖获奖者、加拿大籍比较政治学学者贝淡宁为吴为山颁奖。
在演讲中,吴为山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在创作初期受到的种种鼓舞。他认为,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使他不断成长,尤感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所以,文化自信是从我们内心涌动出来的!” 在他提出的“写意雕塑”概念中,隐含着恪守中华文化、吸收世界文化、创造当代文化的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所在。他在演讲中呼吁全社会提升对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的美育搞好了,一代一代新人就会美起来。他们走向世界,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美走向世界。”
颁奖典礼上还播放了会林文化奖五周年视频集锦,乐黛云、安乐哲、白乐桑、贝淡宁等往届获奖人祝贺汪德迈与吴为山共获会林文化奖,并呼吁更多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贡献。
本届会林文化奖的终评评委,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理事向云驹汇报了会林文化奖的终评评委名单及评奖过程。他指出,终评委员会始终秉持认真严谨的考评标准和公正客观的考评态度,推选汪德迈与吴为山为第五届会林文化奖得主,以嘉奖他们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特别向所有候选人表达敬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执着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士,中国文化才得以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舞台”。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会林文化基金创始人黄会林在致辞中回顾了往届会林文化奖获奖人情况,并且特别向本次获奖的两位学者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致敬。她认为,汪德迈与吴为山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敢为人先”的尝试包含着中国智慧与世界情怀。两位获奖者对中国文化之热爱溢于言表,对传播中国文化之行动孜孜不倦。
黄会林强调,“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两位教授同时选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研究或创作的底色,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文化内蕴的智慧和力量,它使得理论研究得以深邃,使得创作实践得以精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自2010年创院以来,致力于“第三极文化”的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宗旨是让中国文化真正能够“立起来、走出去”。借此机会,黄会林呼吁致力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社会各界人士与优秀学人关注和支持“第三极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持续探索。
出席活动的还有法国驻中国大使馆语言教育部专员裴雅琳(Jacqueline Plessis),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国专家服务司等机构嘉宾,部分往届会林文化奖获奖人等。颁奖典礼由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持。
> 根据《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122号)和《关于在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15]11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要求
我的新年愿望是—— 不加班,你呢? “要出去多旅游!”“再瘦点,还有希望吗?”“研究生毕业去雄安。”“变有钱,变有钱,变有钱!”“爸爸妈妈健健康康,姥姥能看到我结婚
> 10月12日,“以创业致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苏州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苏州10月14日电(记者 李川)共话创新创业,共同致敬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