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导弹旅团长的16小时鏖战

2019-01-14 19: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导弹旅团长的16小时鏖战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深冬夜晚,寒冷异常。

1月12日零时,持续了16小时的一场无声鏖战结束。一名名大校、上校军官陆续走出一间间封闭比武场,略显疲惫。

比武是从前一天早上开始的。

11日8时整,数十名导弹旅团长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进入封闭的比武场,开始进行“作战筹划”课目的激烈较量。

按序对号入座、核实人员身份、发放想定条件……严肃的考官、紧张的气氛、复杂的特情,让每名参赛的旅团长立即进入了打仗的状态。

翻看参加比武人员名单,记者发现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部队。有的来自核导弹部队,有的来自常规导弹部队,还有的来自新型作战力量。

近几年,他们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带领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火箭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训任务。

这次,这些导弹旅团长的“中军帐”与以往相比格外不同——

没有作战参谋和任何帮手。除了一名随机分配的机要参谋可进行简单的文书录入之外,原本指挥“千军万马”的旅团长无一兵一卒。有的旅团长索性连这个机要参谋也没要。

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数据。记者走进赛场,只见每名旅团长的前面只有两张长桌,一张摆放着硕大的作战地图,等待他们排兵布阵;一张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除了想定条件外,连U盘接口、网络接口都贴着封条,作战文书一片空白,要从零开始筹划。

没有预先号令和提前准备。比武考题是全新的,从不同部队、院校等单位抽调的人员,实行全封闭式出题;作战想定条件是全新的,都是紧贴作战任务而来,大多是复杂困难环境、极限条件下的特情。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