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有高度”融合“有温度” “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思政课《深度中国》何以成为“爆款”课程?

2019-01-12 19:3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武汉1月12日电 题:“有高度”融合“有温度” “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思政课《深度中国》何以成为“爆款”课程?

新华社记者唐卫彬、俞俭、梁建强

为了能在课堂上抢到一个座位,每次上课前半个小时,许多同学就已赶到教室;没有座位的学生,挤满了走道,宁愿站上两个多小时,也要把课听完……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深度中国》授课时的常态。

思政课程,何以受到学生“热捧”?成为“爆款”课程背后,《深度中国》又有着怎样的历程?

  “打开一扇窗,更加全面、深度地了解了祖国”

青年教师邹旭怡、刘兴花,在课堂上“碰撞”起了观点。

这是《深度中国》课程第五讲“乡关何处——‘农民究竟应该是进城还是返乡’”授课中的一幕。

台上,两位老师围绕“进城还是返乡”展开激烈辩论;台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还通过课堂上使用的“微助教”“微弹幕”等新媒体应用工具,发送“弹幕”观点、实时互动。

无论是从每堂课的授课教师人数、授课方式,还是与学生的互动方式等来看,《深度中国》课程都可谓另辟蹊径。而类似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贯穿于课程始终。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教授介绍,课程结合的,多是开课一段时间内广受关注的话题,比如中美经贸摩擦、精准扶贫等。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将思政理念融入“接地气”的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辨中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增进对中国方略的认同。

每学期的十二次课,分别确定不同的主题,结合不同主题,又推出了专题式、辩论式、对谈式等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