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2月28日消息(记者张雷 西宁台记者王春燕 仲艺)“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歌词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传统农业中农民辛勤劳作的模样。
上世纪70年代,青海省西宁市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业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大变革。40年来,西宁市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循环理念,逐渐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相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相促进的设施农业发展新路子。
时至隆冬,室外滴水结冰。可在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玉拉村的设施农业基地,上百栋温棚里,西红柿、冬瓜、青椒、葡萄等品种齐全的瓜果蔬菜一应俱全。据了解,这里种植的蔬果品种常年以茄子、西葫芦、西红柿、葡萄、西芹、有机菜花、叶菜类为主。
湟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介绍:“合作社是2014年成立的,近五年来,我们从最开始的人工种植,到现在好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经过这几年发展,我们的葡萄、西红柿,还有茄子等,都取得绿色认证了。同时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成立了自己的检测室,每一批蔬菜先自行检测,保证上市的新鲜和安全。”
为丰富西宁市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有效缓解广大市民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青海圣地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在湟中县多巴镇玉拉村、幸福村,流转土地3100多亩,建设深冬温室1300多栋,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年供应量达2万多吨。
公司总经理陈国栋介绍:“园区积极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打造集生产、分拣、加工、冷链、储备、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全面推进蔬菜产业在生产、保鲜、流通、销售上向高效、高量、高质发展。目前园区蔬菜的70%销往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及西宁市区,30%的蔬菜直销省外。”
央广网西宁12月26日消息(记者葛修远)青海、甘肃两省劳动保障监察局日前签署《甘青两省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协议》,推进两省治欠保支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两地互赢互补,切实维护两省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