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承诺——记“大山里的老愚公”黄大发(2)

2018-12-24 12: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没有技术和设备,黄大发就带着村民们攀岩走壁,靠原始方式确定等高线,用钢钎、铁锤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经过13年的艰辛施工,水渠完工了,但由于工程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终究还是没法把水引过来。

十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村里人灰心丧气,甚至有人说:“草王坝能通水,我用手掌心煎蛋吃。”

黄大发不服气,更不放弃。

1976年,遵义县水利局年轻干部黄著文到草王坝调研,那晚,借宿在黄大发家里。

“我喝了两口茶水,看见杯底沉淀的泥浆,这水是从牛脚印里沉积的雨水,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黄著文回忆。黄大发对他说:“我一定要把渠修通。”

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已是遵义县水利局副局长的黄著文下班回家,看见家门口站着一个冻得脸色铁青的人,磨破的解放鞋满是泥浆,露出发紫的脚趾头,单薄的衣裤上结着冰霜。是十几年没见过面的黄大发!

“草王坝大旱3个多月,地里颗粒无收,不能再让子孙受苦了,我要带领群众修渠引水。”黄大发边说,边从破烂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项申请报告。

为了来找他,黄大发整整走了两天山路,黄著文心疼地说:“老黄,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争取项目也得先顾自己的命啊!”

当时,遵义县一年的水利资金不过20万元。据县水利局初步测算,从螺丝河取水到草王坝要经过大小9处悬崖、10多处峻岭,水渠需要从离地几百米高的大土湾岩、擦耳岩和灰洞岩的悬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万个工时,草王坝才一两百个劳力,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

黄大发很激动:“一年修不成,修两年;两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换,也要干成!”

黄大发懂一些水利技术,身上又有股拼命劲儿,县水利局最终批准了草王坝水利工程项目,拨付6万元现金和38万斤玉米,要求自筹1万元工程款。同时,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