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2月20日电(记者谢云挺)今年88岁的谢高华曾任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义乌县委书记。他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打破条条框框,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果断提出“四个允许”政策,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带领全县干部勇于坚持、积极作为,催生和培育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谢高华任义乌县委书记是在1982年。当时的义乌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
1982年5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相关部门“围堵”的农妇冯爱倩,在县委机关大院外拦住了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当时,谢高华到任义乌才一个多月。冯爱倩的话让他深受触动。
经过调研考察,谢高华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然而,当地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谢高华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
义乌小商品市场因在全国率先开放而抢占了商机。到1982年底,市场已有30多个大类2000多种小商品,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份的客商前来采购。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四个允许”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进一步为城乡经济松绑。
1984年,谢高华结合义乌实际首创提出“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义乌撤县建市,“兴商建县”变成“兴商建市”,内涵也不断与时俱进。
“谢高华至今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就连在上海工作的小孙女想到义乌考察市场,他也一再叮嘱,不准打着自己的旗号在义乌谋便利。”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守春说。
“义乌市场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义乌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凝结着历届义乌党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面对人们的溢美之词,谢高华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为了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改革开放先锋人物事迹,中央有关方面组织编写了《改革先锋风采录》一书,近日,将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记者贾远琨)“我走过的路,是一条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普通工人命运变迁的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包起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