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洞庭湖畔:“垃圾革命”为乡村“美颜”

2018-12-20 15: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沙12月20日电(记者张春保 袁汝婷 陈梦婕)在洞庭湖边住了大半辈子的农民黄贵平,近几年养成了一个很“时尚”的习惯——垃圾分类。

黄贵平家屋后有个直径约一米的水泥坑,湖区的村民们把它叫作热水凼。每一天,她都会把厨余垃圾堆放其中,露天接触雨水后,可以沤肥;屋前还有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别放置,村里的保洁员每天会把垃圾收走。

黄贵平是湖南安乡县安丰乡礼阳垸村的居民。这是个并不富裕的村庄,走在村道上,几乎看不到崭新、豪华的小洋房,但巷道干净、院落整洁,村道上连纸屑也找不着。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畔,是个典型的湖区县,一马平川,人口密集。由于老百姓主要靠养殖业谋生,且居住人口密度大,因此生活垃圾多、地下水位高,垃圾无法填埋。

当地政府下定决心,为建设美丽乡村来一场“垃圾革命”。

在礼阳垸村小小的垃圾回收站里,记者找到了这场“垃圾革命”的“美颜”秘诀:由废弃学校改建的垃圾回收处理站,被分为了塑瓶区、金属区、酒瓶区、低廉废品区、纸箱区、有毒有害废品区等,保洁队伍从各村户家里回收上来的垃圾,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安丰乡人民政府乡长梅文介绍,厨余垃圾倒进热水凼,产生的肥料成为菜地、果园、农田的有机肥;价值低廉的可利用物品投入回收容器,农药瓶、废电池等统一收置、再转运到专业处理有害垃圾的公司;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统一定期清运到中转站。

“过去,村里的环境就是三个字:脏、乱、差。现在通过村民初分、保洁员细分、回收公司精分三次分类,既实现了生活垃圾基本不出户,又避免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村支书高加福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