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没人管”到“有人干”——北京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启示录(下)(2)

2018-12-10 12:0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时,不少街乡根据区域特点和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属于城乡接合部,由于初期规划不完善,近年来出现了群租严重、环境脏乱、乱停车等问题。当地政府通过“吹哨”,让住建、公安、综治等部门“报到”,形成每日巡查、每周会商的机制。

地处首都核心区“红墙”边上的西长安街街道,每到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问题突出。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介绍,他们通过路面的智能相机,对路口进行人、车、路的实时图像分析,以大数据指导精准“吹哨”,请交通、交管等部门来“报到”,实现对红绿灯的实时控制。

“吹哨报到”还成为基层解决新问题的好办法。达智桥胡同位于西城区广内街道,通过街巷长吹哨,环境变好了。但新问题又来了,今年夏天每逢雨天,井口总会堵塞积水。街巷长高波得知后,迅速在“广内街道应急处置群”微信群内“吹哨”,相关的区城管委、市政、排水部门立刻赶到现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今年,西城区万明园社区消灭了一处新生违建,从巡视发现到告知、拆除,一共只用了6小时;阜外东社区“五一”期间及时制止了一起开墙打洞反弹行为。

在达智桥住了一辈子的韩宝森大爷感叹:“以前碰见事儿,找谁都没人管,现在一‘吹哨’,问题很快搞定。”

  “吹哨”激活社区“神经末梢”

在北京市多个街道、乡镇采访的时候,基层工作人员经常向记者提到一个名词——“吹哨率”。

他们表示,“吹哨率”不可太低,也不可太高。如果低了,说明这个机制没起作用;如果高了,说明日常机制出了问题,“报到”部门可能出现疲于奔命、应付的情况。“吹哨”应该主要用于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