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青岛国际院士港:用“最强大脑”集聚起创新动能

2018-12-07 13:30:0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能够防止PM2.5侵袭的新材料纱窗,能有效治疗老年痴呆、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药物,能在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智能高端家电、高铁、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替代传统材料的轻质高强度PET纤维……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短短两年时间,一批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实现产业化。这是青岛市李沧区打造国际一流、具有首创性的院士创造创新创业创投高地带来的硕果。

与现在院士港的良好发展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年前,李沧区面临的还是一个“困局”。

彼时的李沧,正经历着发展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根据规划,李沧区内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要搬迁出去,意味着全区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将被带走。旧的发展动能弱了,新动能却难言强大。那时,李沧区的服务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金融、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产业尚未形成支撑作用。

前路在哪里?李沧区将目光投向了顶尖人才。“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

经过研究讨论,李沧区决定启动青岛院士港项目,瞄准“最强大脑”,重点引进研究成果具有广阔市场空间、每年能在院士港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的院士。同时,按照“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围绕一个专业领域、推进一批项目”的模式,推进院士科研成果转化。

吸引院士,不是仅靠豪华的建筑和碧海蓝天的风景就能做成的事。对于顶尖专家来说,如何让科研成果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是他们颇为看重的。解决资金问题是第一步,李沧区制定了《青岛国际院士港资助服务暂行办法》,根据院士项目的进度和产出情况,给每位院士提供配套项目资助和生活补助。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