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开出改革“药方”,让群众更有健康获得感——来自基层医改一线的观察(2)

2018-12-04 18:32: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医院要“活”:让医院、医务人员更有改革获得感

在一段时间里,由于运行机制未理顺,一些医疗机构为逐利,出现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诊疗行为,既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埋下了医患关系的隐患。

医改持续发力,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让医院运行更规范,发展更有活力。“在重庆,237家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告别‘以药养医’的同时,又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使医务人员技术付出、劳动投入有回报,提高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周林告诉记者。

记者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采访时,医务人员介绍,类似调升像常规胆囊切除手术这样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服务价格,就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尊重。

要让医院更具发展活力,这是一盘大棋,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离不开薪酬制度改革。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对公立医疗机构建立科学评价考核体系,突出公益性,考核结果与医疗集团薪酬总量、院长年薪双挂钩,薪酬绩效向基层倾斜。

这需要人事体制调整。在重庆忠县,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医通、财通、人通”,全县医疗编制拉通调剂使用,让业务整合更顺畅、人员流动更合理。

短板要“补”:坚守住贫困群众的“医疗底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农村医疗基础相对薄弱,一些贫困患者看病难仍然突出……在攻坚贫困的关键时期,如何补上贫困群众享受便捷医疗的短板,也是医改关注的重点课题。

短板如何“补”?整合各类资源,从医疗保障体系中“挖潜”是一条路。

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因病致贫发生率降低近四成,这背后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三重医保”与民政救助、慈善救助、医疗保险托底救助“三重救助”共同发力的结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