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7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一般居住区……时隔85年,河南鹤壁辛村遗址(原浚县辛村墓地)重启大规模考古发掘。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使这里由单纯的墓地被确认为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都城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81岁的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23日专程到辛村考察。他说:“85年前辛村墓地的发掘,开启了我国西周考古的序幕。出土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我们知道了卫国所在,但卫国是什么样子还停留在史书上,寻找其都城是很重要的考古任务。”
85年前,在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的考古前辈,移师距其50公里的辛村,发掘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一时震惊中外。为配合基建,去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对辛村非墓葬类遗存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在福兴寺南发掘点,发现西周时期铸造青铜鼎的陶范及炉渣,马坑、牛坑及殉人等祭祀类遗存,出土陶支垫、陶拍等大量制陶工具,还发现多处窖藏坑。
新发现的制骨作坊区,清理出西周时期骨料坑近10座,出土大量牛的肢骨与鹿角等骨料,以及大量骨簪、骨饰、卜骨、蚌镰等骨器、角器、蚌器和骨(角)制工具。
发掘出的骨饰品揭示出较为完整的制作过程,从完整的肢骨到坯料再到最后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均保存完好。
“铸铜及制骨作坊区的发现,丰富了辛村遗址内涵。结合现有考古发现,它已不再仅是一块墓地,而是集王陵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及其他功能为一体的、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群。”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韩朝会说。
新华社重庆10月26日电(记者刘恩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在三峡库区临江二队炼锌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遗址清理出明代冶炼炉、坑、窑等遗迹139处,出土各类遗物700余件
新华社成都10月18日电(记者童芳)江口沉银三维沉浸式体验、乌东德水库考古现场直播、三星堆神树传说英文版正式上线……17日全新升级开放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带观众“走进”考古现场
甲午海战沉舰 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继 “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