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安徽以全链条创新体系促高质量发展(2)

2018-11-25 11:30:00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这是安徽省强平台促转化,利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超导磁体等技术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这种转化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机制。此外,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等单位积极创新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制、“双创”工作推进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安徽省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在新型显示、生物健康、智能语音、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成功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7年,安徽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共转化科技成果347项、转化总收入达8.3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4.4%和81.9%。

立足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安徽省在产业创新上持续发力。

2015年9月以来,安徽省先后分两批确立2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于2016年底启动以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内容的“三重一创”建设。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基地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以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多点突破,2017年两个基地共实现产值2042亿元,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4家。近两年来,安徽省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世界首条在建10.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国内最薄的0.15毫米超薄浮法玻璃、世界首款多语种实时翻译机相继实现量产,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石墨烯、精准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着眼于创新链上中下游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安徽省下大气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科研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提高各类创新主体获得感。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