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1月23日电 题:重庆大足区:“新农人”孕育“新农业”
新华社记者李勇、徐旭忠、李松
“硕士生农民”放弃企业高薪,种出“高值”柑橘,一亩创造两万元财富;“跨行专家”扎根乡土,10年“磨”一笋,打造农业新产业……最近,记者行走于重庆大足区田间地头,听到不少“新农人”孕育“新农业”的有趣故事,他们思路开阔、勇于创新、营销灵活,给乡村带来勃勃生气。
“硕士农民”刘峰钻:“有中生新”,育“高值”柑橘
在中敖镇加福村1000多亩“最忆小橘”园,一个个饱满结实、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已是丰收在望。
初冬时节,刘峰钻正在柑橘园里忙着指导工人做好田间管理。
30岁出头的刘峰钻,从重庆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他放弃央企月薪过万的待遇,想在现代农业这个大平台上施展抱负。
重庆地处长江柑橘带核心区,是中国柑橘主产地,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才能从中杀出重围?想让消费者记起小时候奶奶种的橘子味道的刘峰钻敏锐地选择抓住高端社区团购市场,走生态精品路线,让原本是大宗农产品的柑橘摇身一变,身价倍增……
一亩地能创造两万元产值,可不能单靠情怀,这背后还隐藏哪些创富“密码”?刘峰钻一一道来:
首先,遵循近乎苛刻的有机种植标准。柑橘树“喝”的是清澈山泉水,施的是有机肥;引入专业技术“以草治草”,种植蒲公英贴地生长,压制杂草。
“其次,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获重庆柑橘金奖的优质品种。”刘峰钻告诉记者,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专攻社区团购市场,推出田园认养模式,确保销路。
图为在大足石刻首次发现宋代纸币“交子”造像。 邓启兵 摄 记者11日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近期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首次发现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