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面监测数据看,似乎达到了整改目标。但是,经过深入调查,督察组发现,虽然降低了进入乌江干流前的大塘口断面总磷浓度,但实际总磷通过絮凝剂沉降后仍留在河道中,“一旦遇到降雨等因素导致河道水量较大时,沉降下来的磷污染物仍将会冲入乌江干流。”督察组指出,洋水河总磷污染问题实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不仅如此,洋水河流域7家磷矿开采企业和1家磷化工企业整改敷衍应付。督察组说,这些企业没有按照“一矿一设施”规定整改,而是把原有污染治理设施重新纳入整改内容,“新瓶装旧酒”。督察组发现,除开磷矿肥公司建成矿坑废水处理设施外,其余6家磷矿开采企业均未建设新的治理设施。据督察组介绍,2017年3月以来,开阳县对磷矿企业8个排口共开展28次监督性监测,总磷指标22次超地方整改要求,占79%。
督察组调查还发现,2018年7月以来,洋水河总磷浓度直线上升,最高超出水功能区划要求的IV类标准(0.3mg/L)33.8倍,但是,开阳县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018年1月至10月,除大塘口断面外,其余3个断面水质为劣V类。
群众跨年举报 高义钢铁我行我素
高义钢铁是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家大企业,从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就被老百姓举报有污染,今年11月6日,督察组“回头看”进驻山西后,再次接到群众污染举报。
据督察组介绍,早在2015年7月,原环保部曾查出高义钢铁出恶意偷排、数据造假等。同年,这家企业的污染问题被央视公开曝光。
然而这样一家劣迹斑斑的企业却始终未受到严厉制裁。此次“回头看“期间,督察组在新绛县现场检查,发现高义钢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长期将大量钢渣违法倾倒。
据督察组介绍,2008年7月就投入运行的高义钢铁至今尚未建设固定的钢渣处置场,所产生的钢渣以随意填埋为主,少量综合利用,“根据山西省提供的资料,仅2018年以来,高义钢铁就产生钢渣31.4万吨,综合利用不到9%,超过90%的钢渣和历年来产生的数百万吨钢渣分别倾倒于桥东等村庄的农地上,部分用于场地和道路铺垫。
新华社天津11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河湖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近日制定出台的《天津市河长制湖长制有奖举报管理办法》提出
表面上积极整改,暗中却对环境违法项目大开绿灯,甚至编造文件应付检查……辽宁绥中县在环保督察中被曝光的一系列乱象触目惊心。一个地方治污不力,往往隐藏着不作为、不敢为的深层“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