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安徽金寨:落地窗见证老区新变化,窗里窗外话改革“获得”

2018-11-16 17:01: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合肥11月16日电(记者陈诺、汤阳)最近,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最低温度已接近零摄氏度,大湾村的杨习伦却并不感觉寒冷,此时暖阳正从新家的落地窗中晒进来。

这是最让杨习伦自豪的新房的“点睛一笔”。一年多前,当一条街的邻居都忙不迭地砌高墙时,他运来两块大玻璃立上。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对记者说:,“现在日子过好了,干吗不晒出来”。

杨习伦生活了半辈子的金寨,曾走出59位开国将军,有着“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美誉。与此同时,亦有着超过40年的贫困史。“穷怕了”的金寨人再度出征,向贫困宣战,老区逐渐成为创新试验田。

  宅改促扶贫,“一片肉”变“一盘肉”

山区高寒地区往往“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对此黄堰村60岁的周其国深有感触。他们一家原先住在深山里有10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里,年久失修不说,距离村部15里土路,“赶趟集都要走上3个小时”。

“挪穷窝”成为“富起来”的第一步。2017年1月,周其国一家搬进了紧邻村部的集中安置小区——74平方米的楼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危房改造补贴2万元,易地搬迁一家三口人补了6万元,加上宅基地改革补贴53000余元,光是补贴就超过13万元,“加装修的成本不过12万元,搬入新家不仅没花一分钱,还赚了一笔”。

这得益于金寨的改革“创造”。2015年,当地将宅基地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解困、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叠加,引导“两户三房”即“贫困户、移民户”和居住在“土坯房、砖瓦房、砖木房”的农户自愿搬迁,通过综合运用奖补措施,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把“一片肉”变成了“一盘肉”,不但农房、宅基地资产价值得以体现,农民实际收益也得到成倍放大,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