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1月15日电(丁非白、高爽)银针飞舞,丝线摇曳,整个屋子里回荡着缝纫机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在辽宁省鞍山市的一间工作室内,62岁的董树新正在用缝纫机创作着一幅幅灵动俊美的刺绣作品。
从26岁那年踩上缝纫机到现在,董树新从事缝纫机刺绣已经有36个年头。通过不断摸索,他总结出一整套独特的刺绣技法——缝纫机虚实密针绣。他大胆地将薄呢布作为绣底,采用顺、点、密、堆四大系列针法,做到针法上少而精、精而全,同时交替使用平绣、堆绣,使得作品既厚重又有立体感。这套独创的缝纫机虚实密针绣的工艺方法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缝纫机刺绣与其他刺绣最大的不同在于创作要从整体开始,逐步缩到局部,通过在绣底上反复铺线,最终达到‘远看是画、近看是绣’的效果。”董树新说。
董树新工作室的墙上挂满各式绣品,有意境鲜明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动物,有气韵灵动的人物肖像……其中,有一组绣品格外醒目。组画《闹天宫》由8幅绣品组成,分别展现了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大闹天宫、偷食仙丹、下界为王等场景。
不久前,董树新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北方机绣谱》的绣品专著,包含5万字、70多幅机绣作品照片,将缝纫机刺绣工艺展现给人们。
“缝纫机是没有生命的,但技艺和作品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董树新说。
新华社长沙11月9日电(记者柳王敏)“我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受农民帮助很大,知道教育可以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我有责任要帮助他们。”现年84岁高龄的陈昌世老人告诉记者
“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他了,我怕我没有多少时间和力气去找了……”在凯里小十字土产公司宿舍,72岁的老人侯玉敏颤抖着拿着30年前走失的儿子的照片,泪流满面地对记者说
趁着周末,安徽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党委书记郑李龙又在坐落于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内的马鞍山综合保税区转了一趟。周末不回家,留在镇上加班,对他已经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