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3日电(记者徐海涛)等离子体被认为是固体、液体、气体之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治疗肿瘤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等离子体杀伤癌细胞的机制,以及癌细胞的“抵御”机制,对抗癌的疗效预判、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与物理学集刊》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韩伟研究组发现,等离子体处理会“诱导”癌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氧化性自由基,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导致癌细胞死亡。
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氧化性自由基也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会激活癌细胞的血红素氧化酶-1等抗氧化信号通路,“帮助”癌细胞防御等离子体的杀伤,从而降低疗效。肺癌细胞中的血红素氧化酶-1蛋白本底水平越高,等离子体的杀死作用就越差。
“根据这个研究成果,临床治疗前可以通过检测癌细胞中血红素氧化酶-1的蛋白本底水平,预判等离子体疗效的好坏。”研究员韩伟说,如果含量较高,则可以通过抑制其“活性”,增强抗癌疗效。
天星村三个污泥池中的北池。黑色污泥上覆盖着稻草和白色薄膜。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景收 6月27日,压滤机正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 扬子医药西侧填埋区已用防尘网隔离,地面铺设了防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