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0月19日电 题:歌声飞出南张村 奏响振兴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 雷肖霄
南张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村里有棵650岁的老槐树,见证了南张村发生的历史巨变:从土窑洞到新楼房,从人工耕种到科学种田……而这些都被73岁的村民党春写进了南张村的村歌《奔向明天》。
“艰苦奋斗的南张人,自强不息,任劳任怨,把祖辈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哼起村歌来,这位73岁的老人连眼角的皱纹里都蕴含着笑意,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张村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党春,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村歌的创作中去,历时半年,增删四次,最终定稿。
“我想把我们南张村的历史和变化都写进去,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村庄,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怀揣希望,奔向明天。”党春说道。
白水县是连接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咽喉要地。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伦造纸的故事给予了这方土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2016年,为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挖掘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白水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歌村史工程”,鼓励村歌由村民自己创作,歌曲体现村庄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物等。目前白水县123个村中近90个村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村歌。
6月9日,是雷牙镇南张村的“村节”。每年的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礼堂,开展文艺汇演,表彰优秀村民。然而今年的“六九节”多了一项表演内容——百人合唱村歌《奔向明天》。
“特别热闹,好多人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穿着演出服,精神得很!”雷牙镇南张村村民姜文会激动地描述着当时的场面。
让农民成为舞台的主角,赋予农民“仪式感”,讲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成了白水县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歌声飞扬的背后,是农村基层对文化生活的热忱追求与向往。
白水县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说,乡村文化建设还是应该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随着“村歌村史工程”的纵深推进,白水县多个乡镇已在春节、元宵等重要节庆时期举办了村歌大赛。白水县原文化馆馆长王奇戈认为,村歌的创作多以民歌形式为主,并主要以合唱形式展现,简单易学,可以与舞蹈、音乐剧等多种文化形态相结合,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传承性。“现在很多农村妇女干农活儿的时候,也一起哼着村歌呢!”
白水县委宣传部部长隋晓会说:“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引导农民将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提炼出来,鼓励村民自发地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汪亚)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