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2)

2018-10-17 18: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几年时间,上千次尝试。洪家光带领团队最终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此后的数控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基础。

  疯:一只手也要完成任务

“韧劲儿、疯劲儿、巧劲儿。”洪家光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1998年技校毕业来到沈阳黎明公司的洪家光,成为一名普通的车工。“每天与零件打交道,同样的动作做几千遍,我当时也曾迷茫过。”洪家光说,“但渐渐我想明白了,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接近0.08毫米,车工的自由加工精度达到这个标准就堪称优秀,而洪家光给自己订下的标准全部是0.02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一个熟练工一年完成4000个工时就很不容易,但洪家光经过努力一年完成了7000多个工时。有一年,赶上公司生产任务异常繁重,洪家光干脆把行李搬到厂里。在手指骨折的时候,为了不耽误任务,他坚持用一只手操作设备。

凭借一腔热血和惊人毅力,原本干粗加工的洪家光开始承担精密加工的任务,挑战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现在金刚石滚轮已经达到了数万次的磨削寿命,最精的尺寸可以做到微米级。”洪家光说。

“咱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底子薄,要想把它搞上去,那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要是和别人一样舒舒服服、慢慢悠悠过日子,还要比别人技高一筹,那是痴人说梦。”在团队成员看来,这句洪家光常说的话,也是他本人的写照。

  巧:“大国工匠”更要创新

在洪家光心中,“大国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产业工人不能靠着传下来的东西吃老本,必须不断学习。”洪家光说,“懂得研究和创新的工人,使用相同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可以提高将近一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