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文明办主任周勇说,尊老敬老不只是节日形式,更贯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树立典型,弘扬传统美德,让“尊老敬老”有心更要有为。
扶贫助困:使贫困老年人老有所养
在地处乌蒙山贫困地区的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今年86岁的贫困户杨发宁特别感谢党的政策。“这次‘老年节’收到了政府500元慰问金,平时还有干部看望,生活有保障。”他高兴地说。
洪水镇人大主席张浪告诉记者,当前全镇贫困老人百分之百得到帮扶救助,政府每月发放高龄补贴、社保等,还帮助改善住宿条件、医疗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同样的扶贫助困行动在河南省商丘市也在推进。今年5月,该市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在各行政村成立孝善理事会,并在全市各级发起设立“孝善敬老基金”,以帮助孤寡老人或子女全是贫困户、低保户的贫困老人。
河南省还积极把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在全省筹集孝善基金10353.08万元,惠及680978名老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老人159078名。
同样的帮扶,不一样的形式。近年来,为了解决社区老年人因子女白天上班无人照顾而中午吃饭难的问题,广州市共建设起900多个“老人饭堂”,推行以“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吸引不少爱心企业赞助。据了解,“老人饭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便宜可口的午餐,而贫困老人还可免费享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类似助老扶困的措施和方式,全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开展,逐渐形成了家庭、政府、社会等全方位合作的形态。同时,中央也不断加强政策引领,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0月7号上午,在安徽芜湖三山区某十字路口,一位老人骑着电动车,行进到马路中间时,突然摔倒,此时,市民小陶刚好开车逼近了老人,那么,老人和小陶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日电(记者许苏培、赵鸿宇)5年前,两个农村老人推上二八自行车,带上油炸花生米,开始了他们的骑行梦,北至漠河,南抵海南,车辙绵延上万公里。他们相信,远方不远,只要出发终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