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着典型“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特征的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前所未有。“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这是整个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堡垒战,是我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中之重。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
数字再次印证了,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立下愚公志,下足绣花功。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超常规举措谋划脱贫攻坚
77岁的白族老人九乍者是云南省怒江州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住在村中木棍作柱、篱笆当墙、木板为顶的“千脚楼”里,人畜混居,不避风雨。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马上就要搬到山下的新家去了。”九乍者说的新家,是位于山下11公里的巴尼小镇——这是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3年行动计划中的居民安置点。
作为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怒江州是云南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上甘岭”。全州4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55个行政村中还有225个贫困村,1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8.1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在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基础条件下,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唯有将脱贫攻坚作为核心工作、中心工作、压倒一切的首要工作,采取超常规举措,在落实上下功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的改善。
现在距离2020年底还有两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特点及其致贫原因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各地结合各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现有精准扶贫方案,采取超常规的政策和举措实现脱贫攻坚。
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以特色产业筑牢脱贫基础支撑
“今年,我家一定能脱贫!”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俄里坪乡洛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黑哈色呷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在村集体的帮扶下,黑哈色呷除了种植荞麦、马铃薯等传统作物,还种起了核桃,养了2头牛、5头猪。
“好的产业是带动群众脱贫的快车。”洛底村第一书记王斌为了帮贫困户找发展产业的路子,没少花心思。
“一方面,我们对传统粮食作物进行品种改良,引进亩产4000斤的青薯九号,比以前增产近一倍;另一方面,我们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村里种植的5300亩核桃今年已经挂果,3年后将实现丰产。贫困户一家有10株核桃树,就能实现脱贫。”王斌说。
立足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状况和传统产业,各地坚持多业并举、重点突破,探索不同特色的增收模式,支撑起一条产业脱贫突围之路。
发展产业是扶贫的治本之策。“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弱、起步晚,只有深挖特色,发展人无我有的产业,才有后发优势。”广西德保县委书记石永超说。
“龙头企业对于产业脱贫意义重大,但却少有龙头落户。”纳云德认为,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最大瓶颈在于交通,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瓶颈非常明显。缺少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就难以延伸。以核桃为例,怒江州种植208万亩,年产量仅1万吨左右,不足以撑起一个上规模的深加工企业。
专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还需要特惠政策支持。要深耕细作抓好产业链培育,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积极培育地理标识产品,将其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抓手。
以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能够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的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里,28岁的帕提古丽已经是一位车间培训老师。两年前她还是个从未出过县城的妇女。
为了将守在家里的年轻人培养成产业工人,阿克苏在各县设立了外出务工工作站,站里的志愿者,多是当地的公务员或教师。为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新疆建立了完备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制度,实施免费职业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保证愿意走出来的贫困群众在疆内疆外都能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决战深度贫困,需要不断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坚战。更需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坚定脱贫志、铆足精气神,凝聚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未来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对强劳力、全劳力,主要引导其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对弱劳力半劳力,通过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为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提供帮助;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病人,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靠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智慧破解能力上的贫困,必将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光明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7日01版
国家扶贫日专版见10、11版
原标题: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新华社太原8月17日电 题:贫困户薛记平“发牛财”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 山西省灵丘县王巨村的贫困户薛记平这两年终于发了“牛财”。薛记平是白崖台乡里的“名人”,在“发牛财”之前,曾出过车祸,倒过牛的霉
新华社太原8月22日电 题:陈海海拒当贫困户 新华社记者 武敌 90后大学生陈海海成了当地的“名人”啦!这个年轻后生不仅主动“出列”拒当贫困户,还自力更生创办土鸡养殖场,干得风生水起,让村里人非常羡慕
新华社银川9月29日电(记者邹欣媛)记者29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29日批准盐池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盐池县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9个贫困县区中首个脱贫“摘帽”的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