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做新时代“大国工匠”——5位产业工人优秀代表在国新办亮相(2)

2018-10-15 18:3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30多年来,他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以来,高凤林攻克难关200多项,为企业节约或避免大量经济损失。

  执着坚守,练就一手“绝活”

过去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对于现代化的高铁动车组来说,这句话要改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轮带”。

作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研磨班一名车辆钳工,宁允展一直扎根生产一线,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制造一线的骨干和现场疑难问题的解决专家。

他目前主要从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研磨及组装工作,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杰出代表。

从业20多年来,他攻克了转向架制造的多道难题,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手中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1000多列高速动车组,累计奔驰了10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万多圈,连续十多年无不合格品,被誉为高铁研磨的第一人。

与人们日常见到的焊接工作不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潘玉华的焊接工作更像是“绣花”:在一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焊接1000多根细小的铅柱。1000多次重复还要保证和第一次一样的精度。正是潘玉华的这一手“绝活”,为我国卫星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实上,这个绝活不仅靠手巧,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默默坚持练习的结果。潘玉华在焊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没做过别的工作,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让手更稳定,心更宁静。同事们说,工间休息,总能看到潘玉华带着徒弟们做投硬币的练习,为的就是练准度、磨性子。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