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 题:产业布局 政策护航 环境清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超前谋划“高铁时代”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
十月收获季,哈(尔滨)牡(丹江)客运专线的测试列车行驶在妩媚秋色中,宛若一带银色溪水在五花山与稻浪交织成的斑斓画布上飞速流淌。随着哈牡客专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高铁时代”渐行渐近。面对发展机遇,牡丹江市乘势而为,积极发力产业布局、政策护航、环境清障,超前谋划“高铁时代”城市发展蓝图。
打造旅游“黄金线路”,布局高铁产业集群
高铁开通,将为资源富集的牡丹江旅游开启“黄金时代”。镜泊湖、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等一批独具特色的黄金景区,将为更多外地游客掀开神秘面纱。
“随着市场开放度增加,‘手握一把好牌’的旅游业唯提档升级,才能变优势为胜势。”牡丹江市旅游委产业招商项目负责人王洪伟说,“全市正着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产品营销和旅游市场监管,打造旅游产业‘黄金线路’。”
目前,牡丹江已编制完成“旅游+教育”“旅游+自驾游”“旅游+低空飞行”等发展规划,计划年底前完成80个旅游项目的谋划包装;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今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5座,预计10月末建成投用。
面对“高铁时代”将带来的新变量,牡丹江提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牡丹江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鞠绎铼说:“为将牡丹江打造成高铁沿线优势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全市加快园区开发建设,重点推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商贸四大产业。目前已成立四大主导产业招商推进组,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力促要素集聚,应对“虹吸效应”
为打好制度供给提前量,牡丹江市在相关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全力冲破高铁“虹吸效应”,导引人才等生产要素最大限度集聚。
今年5月,牡丹江打出资金补贴、评优奖励、融资支持等多类政策“组合拳”,吹响人才“集结号”。牡丹江市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艳伟说,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挖掘“编制池”,实行岗编适度分离、统筹管理使用,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过几天我就能住进新建的人才公寓了。”今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俄语笔译专业的仇佳慧兴奋地说,“这里人才政策很诱人,我是硕士学历,连续5年每月可享受1500元补贴,5年内在当地买房还能享受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仇佳慧和其他7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成为牡丹江首批吸纳的急需紧缺人才,已于8月上旬各就其位。
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向利说:“高铁开通将增加企业家投资发展的意愿和信心。今年1-9月,开发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7个,其中保利文化创意小镇等文化、商贸项目,正是嗅到了高铁将带来的人流、物流商机。”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清障”“减负”深化放管服
政府部门如何助力经济“搭乘”高铁驶上快车道?牡丹江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清障”“减负”深化放管服改革。
“如果没有预审制,我们就会错过今年工期,动迁户明年就住不进来。”牡丹江市鸿涛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张春艳在介绍她负责的“锦江丽都”项目时激动地说。牡丹江市行政审批局预审通过了该项目的多个批件,比正常时限提前了3个月。
牡丹江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徐惠欣说:“预审制是提高审批效率的创新办法之一。我们加强审批链条相关审批事项‘集成化’,对关联事项进行横向合并,纵向串联,实行并联审批等一系列创新的审批工作机制。”
截至9月,牡丹江市行政审批局审批所需要件数比去年缩减近400件,审批环节减少166个,办理时限缩减超70%;进驻行政审批局的246项行政审批事项中,“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占近八成。
“原来得3天办完的手续现在用不上30分钟。我也不用去取照,就等他们给我送来了。”牡丹江信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经理郑炜说。牡丹江市行政审批局商事登记办主任王新说,过去专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大客户的免费“送照上门”服务,现在所有人都可享受。业务推出半年来,已有300余件证照被送达目的地。
营商环境的优化,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截至9月,牡丹江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2.2万个,其中企业4778户,同比增长近16%。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涌现出“韭菜村”“蘑菇村”“旅游村”等一批特色乡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15年跑在全省最前头。这些村是咋富起来的
新华社哈尔滨11月4日电(记者王建威)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涌现出“韭菜村”“蘑菇村”“旅游村”等一批特色乡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15年跑在全省最前头
原标题: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现冬季大瀑布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吊水楼瀑布出现三面溢流大瀑布。大瀑布在白雪映衬下,飞流直下,雾气升腾,构成了初冬时节的独特景观。
这是8月28日在位于黑龙江省的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拍摄的瀑布景观。受近期降雨影响,位于黑龙江省的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吊水楼瀑布形成壮美的环形大瀑布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