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是从外村嫁到大激店的,她认同村庄的发展理念,5年前就担任村里的义务讲解员。她说,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当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恢复古村风貌,并出资1000多万元恢复了村内多处标志性建筑,第三产业在村里日渐兴起。
独特的水乡气质和田园风光,使之成为房地产商眼中的“风水宝地”。但在规划发展中,大激店一律拒绝了房地产等只能带来一时利益的项目,把发展方向锁定在了文化创意产业上。“要把不可复制的资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可持续、永久地享受这些资源。”张东河说。
之后,大激店与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达10亿元的匠人谷文创小镇。该项目依托村内原有传统民居,经过重新规划改造后建成民宿,成为传统手艺人的大型聚集区。目前,不少民宿已建成运营,按照规划,小镇项目将在5年内汇聚1000多名京津冀传统手艺人,吸纳近百项各级非遗项目,实现多种功能的聚合。
走进大激店村,九亩竹院艺术家文创园、晴耕雨读民宿等别致建筑沿河而居,让人恍如走进南方的园林书院。此外,花海世界、四季植物馆、熊猫馆、科技馆等项目也相继投入使用。
目前,大激店村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创业或就业的比例已占到90%,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张东河说,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计划把大激店建设成有文化、有情怀的诗意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5日电 题:种植西红柿带来“红火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邹俭朴、王雨萧、达日罕 内蒙古的秋天寒意袭人。顾不上吃早饭的谢国军,一大早就来到自家大棚察看西红柿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