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8日电(记者张涛、赵鸿宇、刘桃熊)“别看我们村名不见经传,但已连续三年举办国际化音乐节,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知名音乐人前来演出。”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村民王立峰说起家乡的变化很兴奋,“我都40多岁了,但每周还在学习英语,明年再有外国友人来,我肯定也能跟他们交流。”
小村庄办起了国际化音乐节。大激店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说,2016年刚筹备音乐节时,有村民质疑“有钱为啥不搞生产项目,引一些外国人来演出有啥用?”而随着大激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目前村内3万平方米的音乐广场可以同时容纳5万多名乐迷,安装了保定市最大的电子显示屏。
大激店,这个自古种植小麦、玉米的传统农村,先后经历了两次深刻的变革。第一次是在20年前,村集体开办了造纸厂,取得效益后号召村民入股,走共同富裕的工业化路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百草沟河横穿大激店村,河道长达4公里。村民商玲说,因水得名的大激店,一度险因水“遗臭”。当时工业发展很快,有时候污水未经精细处理便排入河道,村里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道,河两岸布满垃圾,每到夏天满是臭味。
为了守住这一湾清水,近些年村里对造纸厂进行环保改造,排出的废水经过处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2013年,将排污管道与城市排污管网连接,整修了河塘和沿岸护坡,修建了5个小园林。
水质的改善也成了开展“5D水上灯光秀表演”的基础。节假日,每当夜幕降临,大型设备平台从水下缓缓升起,伴随着音乐的启奏,水中灯光闪烁,水柱从水面涌起……
环境的美化促成了大激店的第二次变革:打造文化村落,让村民爱乡村,留在乡村。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5日电 题:种植西红柿带来“红火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邹俭朴、王雨萧、达日罕 内蒙古的秋天寒意袭人。顾不上吃早饭的谢国军,一大早就来到自家大棚察看西红柿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