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0月4日电 题:“八等”列车的“一等”使命——青藏铁路线上的送水车队
新华社记者马千里、赵雅芳、魏玉坤
青藏高原的“冬天”往往来得要早一些。9月底,海拔4200米的木里火车站已经下了好几场雪。还没来得及给自己换上棉衣,“张家车队”便早早给送水车上的水管裹上了毛毡做的“棉服”。
“害怕水管冻裂,影响送水可就麻烦了!”车队队员张斌皱着眉头说,“沿线职工都在等着吃水用水,可不敢含糊!”
一列水罐车,4名送水工,这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房建生活段的送水车队。因为他们恰巧都姓张,便被称为“张家车队”。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部分高海拔地区缺少水源,有些地区虽然能打出水,水质却不达标。自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通运营以来,这列送水车就成了青藏线上的“独宠”,30多年里,寒来暑往为沿线数十个站区的2000多名铁路职工送水。
如今,平均年龄50岁的“张家车队”已是第三代送水人。
加满水罐,烧起锅炉,带上几包挂面、一袋馒头,他们准备开始下一趟的送水行程。每周三晚上,由8个水罐车组成的送水车装载着近500吨水,从格尔木出发,为沿线12个站区一一送水,一趟来回行驶近3000公里,至少需要五天四夜。
“线路上没车的时候我们是‘专列’,有车的时候我们就是‘老末’,‘八等’列车嘛。”车队队员张吉录笑着说。
为了不影响其他列车行驶,送水车遇车就要避让,走走停停,有时一停就是六七个小时。从茫茫戈壁到莽莽雪山,这列“八等车”担负着光荣的“一等”使命。他们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也承受着鲜为人知的辛苦。
陈旧的铁皮车厢里冬冷夏热,“张家车队”队员的“家”是一节简易的绿皮车体。“一层铁皮很快就晒透了,沿路发电也不方便,就没用电风扇。”夏天,人在车里热得直流汗,菜和馒头也容易变质。
张斌说,有一年夏天,备下的蔬菜都发霉了,只有土豆、萝卜勉强能食用。在那段时间,他们每天只能吃土豆炖萝卜。
相比夏天,冬天更是一个漫长而难熬的季节。青藏铁路沿线,室外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即使戴上棉手套,双手也会冻得失去知觉。
“水喷到衣服上,3秒就冻僵了,裤子脱下都能立起来。”张吉录说。为了防止水罐结冰,他们还要不停地烧锅炉,给水罐车加热供暖。车厢里也十分寒冷,桶里的水能结足足一厘米厚的冰……
对“张家车队”队员来说,这些苦“不算啥”,但有些苦只能往肚子里咽。
“没办法照顾家里,有急事也赶不回去……”对家人的遗憾和亏欠,藏在队员一声声浅浅的叹息里。
去年,车队队员张忠友正在沿线的柯柯站送水时,他的父亲病危。当他完成送水工作返回格尔木,再几经辗转赶回家时,父亲已经离世,这成了他心底永远的遗憾。
张吉录的妻子也常常抱怨说:“丈夫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啥忙也帮不上。”的确,在外工作这么多年,女儿出生、上学、妻子生病……他都没能回家。
“确实让家里人受苦了,但是那么多人等着喝水,我不能走,只想着‘小家’,‘大家’怎么办?”张吉录说。
四季变换,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几代送水人一直这样默默坚守在孤独的青藏线上,他们倾注的不仅是对铁路赤诚的热爱,更是对国家事业无私无悔的付出。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熊丰)为确保国庆期间铁路安全稳定和旅客安全出行,铁路公安局要求全国铁路公安机关认真落实责任,开展“体验检查”和“体验式值乘”,深入到重点车站和高铁列车,增加一线执勤警力
> 央视网消息 :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2018年“十一”假日铁路运输将于明天,也就是28号启动,10月7号结束,为期10天。目前各地铁路部门“十一”期间运输方案陆续公布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熊丰)为确保国庆期间铁路安全稳定和旅客安全出行,铁路公安局要求全国铁路公安机关认真落实责任,开展“体验检查”和“体验式值乘”,深入到重点车站和高铁列车,增加一线执勤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