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的“紧箍咒”来了,学生“赶场”参赛何时休?(2)

2018-09-27 13:5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不少家长和中小学老师表示,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基层学校和家长来说是好事,可以有章可循。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认为,目前一些竞赛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利益链。管理办法明确减少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国性竞赛,实施“零收费”,有助于整个教育生态的净化。

竞赛结果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竞赛结果有利升学”“获奖证书助考名校”……这是近年来一些竞赛活动惯用宣传语。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赛事的主办方或承办方,都会在活动简介或宣传中明示或暗示竞赛结果有助于中考或高考,如某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大赛写明“大赛各奖项对学生升学有利”,并以往届获奖学生被高校自主招生认可、同等情况下被高中优先录取举例。

该大赛四川赛区的承办机构是一家英语培训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参加该竞赛能让高中生满足自主招生条件中的“在竞赛中获奖”,让小学生和初中生获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机会。此外,参加该公司价值6998元的集训营还可获得其董事长的推荐信。然而,这位自称某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的董事长甚至不在该所高校官网的教师名录上,一位该培训公司的前职工表示“董事长以前当过某个硕士的校外导师,早过期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近年来有些赛事存在严重的“应试”倾向,有的与招生入学挂钩,有的名为发展教育实为谋取利益,各类竞赛造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重影响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此,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