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告诉记者,保险公司赔付的19000多元,都给修理厂宝马车的老板了,而他买旧件的成本也就在1000多元,两个车旧件加起来的成本应该不超过3500元。
在这里,走保险用的旧件,价格是新件的十分之一,装车用的旧件,价格是新件的三分之一,这之间的差价就是修理厂赚取的利润。
在这家汽配市场,记者看到,来选购旧配件的买主基本都来自修理厂,修理厂从保险公司拿到原厂定价理赔,然后到这里买旧配件,目的显而易见,要么制造假事故定损用,要么以次充好装车用。因为价格低,在这里,旧件的销路比新件儿要好卖很多。
一个商户告诉记者,他家库房大了去了,老家库房13亩,固安5亩多,光工人就二十多人,一年光这些车灯流水就有1000多万元。
拿客户的车私下去制造事故,从而骗取保险赔偿,赚取维修差价,这些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一些汽修企业并不少见。记者看到,不仅二手车灯在这里很畅销,外观部分的配件销路也都很好。
某汽车修理厂知情人说,外观部分的配件都有可能以次充好,比如前保险杠、前中网、前大灯、前机盖、前左前右两个叶子板、后左后右两个叶子板、四个车门、后箱盖、后保险杠、后尾灯,只要是外观,站在车外面能看见的东西,都有可能。
知情人告诉记者:“我给你举个例子,在他这买这一套,给他一万,保险公司赔给四万,差价谁赚了?修理厂赚了。(车主)要知道肯定不干啊,好多客户不知道的,你像喷喷漆,里外喷漆,你不可能拿小刮刀刮吧,你刮也刮不出来,你不懂行的看不出来的。”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汽配城,销售旧件的比新件多,这么多旧的汽车配件都是从哪儿来的?知情人表示,是从4S店来的,收废品的收了以后卖给他们,卖给他们可能1000元,他们卖1500到2000元,产业链是这么形成的。
接了1573单,累计缴纳3696元的保障费,却只有1万元赔偿。近日,某网约车平台代驾司机王灿在湖南发生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后,家属发现,该平台此前承诺的最高12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险,“缩水”成了1万元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罗沙)记者19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以四部门办公厅名义下发工作规范,推进道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