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卢冠琼) 2018年的暑期,分外炎热。江苏师范大学新世纪限塑同盟再一次组织团队,奔赴4000多里外的沙漠民勤,冒着炎炎烈日,去考察民间环保组织的治沙产业化工程。这是该社团第八次奔赴民勤开展社会实践行动。
团队四位成员在该校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贾广惠的带领下来到民勤县。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的民勤大地,却只有24.13万常住人口,曾经富庶一时,如今却因为沙尘暴而“著名”。这里年降水量在115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644毫米,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治沙异常艰难。
团队到了民勤就采访了“拯救民勤”组织会长、也是当地民间治沙产业化第一人的马俊河。他创建了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利用业余时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他从网上招募青年志愿者种植梭梭树,开始了漫长的防沙治沙之路。可是,虽然前期治沙有一些进展,但是家乡人还是慢慢在离开。如果没有人,绿洲谁来守?为了让更多的乡亲愿意留在民勤,他又尝试了一条产业化治沙致富之路。马俊河利用电商这一契机将乡民们种植的蜜瓜、枸杞、红枣等在网上售卖,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回报,给予了他们留守的理由。
团队在沙漠中开展考察。 资料图
在民勤调研中,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中温度高达50多度。团队冒着酷暑,走访了沙产业示范园、沙生药材科技生态园、国栋林,与来自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者们交流实践心得,共同考察抗沙植物梭梭,为几年前社团栽种的梭梭修理树枝,堵塞鼠洞;还到该县西部的沙丘中查看梭梭、苜蓿的成长态势,到蜜瓜产地实际了解长势,并且亲身采摘。
> 根据《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122号)和《关于在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15]11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要求
> 中国青年网济南9月16日电(记者 刘尚君)这几天,65岁的孟昭泰很忙,忙着把胶东面塑花馍馍从山东推向全国, 一方展台、白面“开花”,花花绿绿、喜气洋洋
> “七夕·爱情驿站”线下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钟达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钟达)“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开幕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中国青年网广州9月6日电(记者 陈琛)9月5日,以“共享湾区机遇,开放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孙钊 李华锡)15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开始前,第三场“委员通道”开启,邀请10位来自多个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陈彩虹。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肖亮升)“公益林对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