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曾经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温州曾经是一个很难走出去的地方,交通不畅、环境艰苦。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到温州的“体内”,40年过去,温州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市场经济的发祥地,成为了一座具有时代标本意义的特殊城市。
9月17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长三角区域集中采访的媒体记者们深入浙江温州,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她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经历的“阵痛”,也看到了如今她的“破茧成蝶”。
拓荒者:点燃中国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温州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从1978年GDP的13.2亿元,到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5453亿元,年均增长13.3%;从1978年的财政收入1.35亿元,到去年的778.3亿元,年均增长17.7%。
数据显示,温州的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80%,工业增加值占到91.5%,税收收入占到82.4%,可见温州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绝对是支柱。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拓荒者、市场经济的探路者、‘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企业家精神的践行者和‘温州模式’的创立者。”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如是说。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探索和实践的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于点燃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创造了一个改革发展的鲜活标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一组让人惊叹的数字,目前温州市在册市场主体90.2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中就有1个经商办企业。
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温州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家极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据记者了解,早在1982年,朱明春先生创立“温州瓯海明春养殖业联合体”,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当时温州市民吃鸡蛋、吃鸡难的菜篮子问题,也为之后的企业发展与成长奠定了基础。
原标题: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故事尾声:登报找债主处置最后资产温州晚报8月8日刊登的公告。澎湃新闻记者张刘涛图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的故事或许可以划上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