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2018-09-18 16:2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成都9月18日电 题: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新华社记者任硌、叶含勇、张海磊

临近中秋,巴山峡谷深处有了一丝凉意。

中午,四川宣汉立石村的“黑湾鱼庄”农家乐又热闹起来。56岁的鱼庄老板朱国富正在池边捞鱼,一条已进网兜的鱼儿溜了。旁边有人打趣道,捞鱼老手连池子里的鱼都捞不上来了?“马上要搬迁了,虽然安置地挺好,想着生意还能不能火,愣神了。”朱国富边忙边说,“这半辈子就像在摇橹推船,有时顺水,有时逆流,只要把好舵,就能破浪行进!”

  跑船(1979)

朱国富家住巴山大峡谷深处,前河从门前奔流而过,两岸峭壁千仞。

“那时候刀耕火种,一家人填不饱肚子。我们这辈人,很多人的名字里都带‘富’,穷怕了,就盼望过上好日子。”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外面的世界正悄然改变,但木船仍是朱家人与外界联通的主要交通方式。

那一年,16岁的朱国富当上了船工,摇橹、拉纤,唱山歌。“砍柴要砍杠筋藤,嫁人要嫁船上人,有朝一日船拢了,针头麻线用不赢……”

米、盐巴、布匹……船还没有到终点,老乡们已早早等在河边。“那时,我们的吃穿用都离不开他们。”老乡张国述说,跑船那时很受山区年轻人追捧。那年,张国述外出当兵、上学归来,成长为一名公社干部。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中“品出了味道”,悄悄地带领乡亲们搞起了农村改革。

包产到户以后,山区苞谷、洋芋产量大增,山民还广种中药材。山里山外物资运输需求增大,朱国富“摇橹”摇得更欢了,买了大船,请了帮工,变了“船老板”。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