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非遗”能在城市落脚扎根就会更好传承生存

“非遗”能在城市落脚扎根就会更好传承生存
2018-09-04 14:02:00 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9月4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王佳爱)今年8月27日,“咥陕西 秀非遗 品文化 惠全城”活动在永兴坊·CITY陕西非遗文化体验中心举行。作为中国首个“非遗”文化体验中心,永兴坊·CITY以“非遗生活,让城市更美好”为理念,让“非遗”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生活中展现活力。

“非遗”文化走进城市生活

记者在现场看到,约3000平方米的场地上汇聚了众多的中华老字号、陕西“非遗”美食及陕西特色小吃,还有社火、草编、泥塑、面花等“非遗”手工艺展示。据了解,“非遗”文化体验中心邀请30余家“非遗”传承人入驻商区,24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让食客、游客吃得到、看得见、摸得着“非遗”文化,将文化传承者所必备的技艺和“非遗”匠心与现代时尚生活的聚合、碰撞,让食客、游客在一饱口福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体验到陕西各地的传统文化、领略“非遗”绝活。

永兴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日来到“非遗”文化体验中心的市民、游客人流量能达到日均1000人次以上。坊上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牙牙学语的孩子,更有很多时尚新潮年轻白领。大家三五成群,与家人、朋友一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块贴近传统文化的休息区。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白女士说,中午和同事一起常来文化体验中心吃饭、看看“非遗”传承人的各项手工艺展示、听听秦腔表演,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比坐在办公室里吃快餐午休的感觉要幸福多了。

“非遗”移居城市找到新天地

得到更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实现更多‘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家族梦想。”段晓玉说,目前“非遗”文化传承人基本都是老年人,手艺也都是家族世代传授下来,并且扎根在陕西周边的乡村,很少有机会走进城市,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这样发展下去,陕西的非遗文化传承将走入“死胡同”,难以长久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川面花”传承人党会莉告诉记者,她做面花已经30年了,身边一起传承这门手艺的都是跟她年纪相仿的老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学艺,日常订单也多来自于周边乡村,很少有城里人会购买,更别提走出村子入驻城市的大商场,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有了文化体验中心,她和其他23位“非遗”传承人一起入驻永兴坊,在城市时尚前卫的快节奏生活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天都有年轻人好奇地来到摊位前一探究竟,对她们的手艺赞不绝口,有的人还会给她们提出各种新奇的想法,激发她们的创作灵感。党会莉说,在“非遗”文化体验中,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得到了城里人的认可、受到了城里人的喜爱,终于融入了城市生活。她觉得这不仅仅是“非遗”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更是让“非遗”传承人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让“非遗”文化能够在城市里得到创新和发展。

“非遗”传承需要城市伸把手

陕西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晓玉告诉记者,对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美食只是其中之一。美食是一个载体,文化才是更为重要的内核和灵魂,陕西关中的秦腔、陕北说书、陕南的汉调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作为美食的陪衬,而应该与美食一道在市民、游客面前展示魅力。因此,非遗文化体验中心的设立,就是助力“非遗”文化持续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表示,“非遗”文化在主动占领市场的同时,也需要扩大产业链,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要抓住地理优势,借助高新区IT、动漫产业的发展利好条件,用好身边年轻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做好“非遗”文化的新融合、新创造。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