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奋斗的中国人】王文彪:大漠深处 绿色追寻30年

2018-08-30 15:41:0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生存危机激发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几乎是那个年代环境修复的起点。王文彪的个体故事和盐湖的命运轨迹,都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进行“三北工程”防护林建设,号召人们向沙漠进军,造林治沙,应对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来的生存危机。到了80年代中期,土地严重荒漠化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旧称)也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态建设,允许单位和个人到农村牧区承包五荒土地,搞开发性建设,后来更是明确要求立草为业,科学养畜,发展商品经济,走效益畜牧业的路子。

有了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和沙区百姓的生存需求,“王文彪们”在库布其沙漠上的绿色追寻开始了。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王文彪打算在盐湖周围种树,防沙固土。没有钱买树苗,他抵押自己的摩托车,借来一点启动资金,后来又从卖出的每吨盐中抽出五块钱,用来种树植草。他亲自从盐厂中挑出27名靠谱的员工组成林工队,专职清理盐湖的沙子和植树造林。

条件恶劣,过程艰辛,栽下的树有不少“夭折”了——不是被晒死就是被吹倒,有时还会被附近牧民的羊连根刨起。柳树死了,他们就种杨树;在背风坡种不活,大家就换迎风坡种……没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提高树苗存活率,一切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地试验。为了调动林工队的积极性,王文彪组织起植树比赛,以此活跃气氛,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任何事情如果不去做,永远是零。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只要能凭着一双手种活一棵树,沙漠就多一点绿。”一边生产,一边植树,他们花了八年时间,终于在盐厂周围种了两万多棵树,护住了盐湖。后来王文彪惊讶地发现,凡是树活了的地方,高高的沙丘就不见了——树长高后,固定住了沙丘,它们无法移动,风一吹,高处的沙子落入低处,填平低坑,沙漠变平了。

  

【奋斗的中国人】王文彪:大漠深处 绿色追寻30年

  库布其沙漠第一条穿沙公路是沙区人民破解生存危机的利器,更刻下一代代治沙人追寻绿色的印记(摄于7月26日)。(央广网记者 张凯航 摄)

1997年,为了把生产的盐更快运出沙漠,降低运输成本,王文彪决定在沙漠腹地修一条穿沙公路。几经波折,东挪西借,终于筹来7500万元,他带领13万沙区人民费时三年,在漫天黄沙中修出库布其沙漠第一条穿沙公路,全长115公里。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几乎可以用来形容林工队最初的十年。用王文彪的话来说,1988到2000年间的治理是被动的、完全靠输血的,从企业的利润中抽钱来治沙,“目的就是活下去。”到2000年底,伊克昭盟森林面积达到1587.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16%。

产业化投入 研发新技术

有了90年代的积累和奠基,千禧年之后的沙漠治理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彼时,恰逢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了重要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伊克昭盟的“五荒”建设也逐步由农牧民家庭为主转变为企业、公司大规模开发建设,先后有大中小100多家企业进入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进行开发建设。

  

【奋斗的中国人】王文彪:大漠深处 绿色追寻30年

  治理后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沙产业基地,可种植果蔬(摄于7月23日)。(央广网记者 张凯航 摄)

这个时期,除了生态修复外,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已经进入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四轮驱动的模式。深入其中的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投入,“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全市生态建设总投资就达到了21.1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3倍。

“过去我们认为沙漠就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是我们的敌人,后来发现它很有潜能,很有价值,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跟脚下的沙漠打了三十年交道,王文彪不再无从下手,甚至深知彼此间的相处之道 。他想“把沙漠的阳光资源、广阔的土地、生物资源等利用好,形成沙产业,就能变‘沙害’为‘沙利’,让参与其中的老百姓绿了家乡的同时,也富了自己。”

他在沙区大面积种植甘草、肉苁蓉等既能防沙固土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材植物,形成健康产业,再带动农牧民进行市场化参与。植树造林的主力不再是27个人的林工队,而是200多个民工联队。王文彪的企业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三到户”,农牧民负责提供沙漠土地和种植管护即可。

截止目前,该企业已经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生态产业体系。据王文彪介绍,每年整个产业销售收入有100多亿,利润大概在8%到10%。而整个库布其沙漠所创造的生态财富达5000多亿人民币。

向沙要绿、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后,库布其沙漠产生了10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沙区农牧民不再像以往一样食不果腹,他们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元增长到1.5万元,有10.2万贫困户脱掉贫困的帽子。

  

【奋斗的中国人】王文彪:大漠深处 绿色追寻30年

  2万亩沙地上支起的60万块光伏发电板,年均发电量达5亿度,销售收入约4.5亿元(摄于7月22日)。(央广网记者张凯航 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