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走进多面的傩戏人生 记者专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肖江虹

2018-08-17 14:21:0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贵阳8月17日消息(记者王珩 贵州台陈思思)从《蛊镇》《百鸟朝凤》,再到《傩面》,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的笔触一直眷恋着贵州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近日揭晓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肖江虹凭借中篇小说《傩面》榜上有名,也是贵州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你看傩面师唱傩戏的时候,他认为那是真的,他是有信仰的,归根到底这些东西,它代表还是乡村的一种诗意。……”

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讲述了贵州山区中猫跳河沿岸的三个村庄的故事,小说情节发展直指文明演变过程中世道人心的嬗变,是一部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情怀的作品。在肖江虹看来,作品中关于傩的描写代表了乡村的诗意,而为了这一抹诗意,他曾去过很多可以接触到傩的地方,道真、德江、安顺……每到一处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在《傩面》创作的两年中,光是田野调查就做了六七万字,比小说字数还多。

在肖江虹眼中,贵州的傩与生死关联,与人类的想象相关,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这种民俗文化需要一个精神载体。“现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里边,乡村的很多东西在消失,很多民俗的东西在消失,但是其实它在精神层面是抹不掉的。比如说最后的一个傩面师,他可以坦然地去面对死亡,这个面对死亡的这种姿态,是傩这个东西赋予他的。”

肖江虹从小长在贵州乡村,十几岁来到城市求学。他的父亲是乡村教师,小时候,家里订阅的《当代》《十月》等文学刊物,让他从小就徜徉在文学海洋里,就是这种最初看待世界的基本姿态和情感基调一直影响着他和他的创作。“我以前写的是那种对抗,就是农村人到城里边,和城里边那种一开始那种高度的对峙,观念的对峙,物质上的对峙、精神的对峙,但是慢慢你会发现人类在前进的过程里边,最终他是和解,与其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斗争史,其实不如说它是一部和解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