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紫云“绣娘”针线忙

2018-08-16 15:3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贵阳8月16日电 题:紫云“绣娘”针线忙

新华社记者李凡

“住上了新房子,配上电视机、沙发等家具,家门口还能做绣活儿,真是安心哟!”身穿青褐色短衫、戴着老花镜的63岁布依族老人马能妹正用针线给手工布袋缝上盘扣,她一边忙着刺绣,一边感慨地说。

贫困户马能妹之前住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火花镇火烘村,一家六口以务农为生。受山体滑坡影响,家里房屋倾斜,被纳入紫云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今年5月底,她家住进了县城五峰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6年开始,紫云县启动了覆盖4780户2021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其中约一半群众将到县城进行集中安置。在马能妹居住的安置点有703户居民,总人数3166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么多人搬迁进城后,如何做好‘稳、帮、服’,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紫云县移民局常务副局长敖成领说,县里坚持将就业、就学、就医以及产业培育等同步推进,以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生计保障。

为了帮助像马能妹这样的贫困妇女就业,紫云县响应贵州省实施的“锦绣计划”,鼓励县里的刺绣协会到安置点开展“绣娘”培训。同时,引入民族特色手工企业,将加工坊搬到群众家门口“筑巢引凤”,带动贫困妇女就业。

紫云县“锦绣计划”巾帼创业基地设在五峰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记者在基地内看到,从18岁到78岁的多名“绣娘”在加工坊内或纺线织布、或穿针引线,正忙得不亦乐乎。加工坊按工时或计件付费,当天工资当天结。

一家手工企业负责人吴光琼向记者介绍说,在当地妇联的牵头组织下,她将加工坊开到了小区内,今年6月以来,已有78人在这里就业。“绣娘”们制作的绣球、香包、手工服装畅销深圳、浙江甚至国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