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以“煤”补农 产业富民——山西一个煤炭“明星县”的脱贫攻坚战

2018-08-09 23:1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太原8月9日电 题:以“煤”补农 产业富民——山西一个煤炭“明星县”的脱贫攻坚战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

位于吕梁山腹地的柳林县煤炭资源丰富,是一个“富裕的贫困县”,柳林县近年来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通过企业帮扶、农业产业化等措施筑牢脱贫基础,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稳步推进脱贫工作。

  以“煤”补农促增收

柳林县是山西产煤大县,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雄厚的财政实力,过去10年间连续多次入围“中部百强县”,也曾因“煤老板七千万嫁女”“联盛集团重整”等事件备受社会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县富民穷”,贫富差距过大,柳林县多年来一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2014年,柳林县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52个,贫困人口10768户33175人。通过“攻坚拔寨”,柳林县2016年有14个贫困村实现摘帽,7482人脱贫。

柳林县委书记郝继平说,为了发挥柳林县煤炭企业多、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去年以来动员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一户企业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村,解决一批适龄就业人员,兴办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人均耕地只有2亩多,村民过去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以及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贫困户王永成说:“去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在附近煤矿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一下就脱了贫。”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柳林县煤炭企业吸纳本地劳力就业1.6万人,其中贫困户就业850人,平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

  产业富民稳脱贫

除了煤炭,柳林县红枣资源也很丰富,全县农民人均1亩枣树。前些年由于挖煤来钱快,当地政府对红枣产业重视不够,导致红枣产业发展缓慢。

柳林县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寻找红枣产业化发展的科学路径。“不能只做‘黑’(煤)县长,还要做‘红’(枣)县长。”柳林县县长刘惠民说。

盛夏时节,记者在柳林县三交镇采访,漫山遍野都是葱茏茂盛的枣树林。“施的都是农家肥,覆盖宽地膜,既保墒又除虫,绿色食品能卖出好价钱!” 三交镇枣农刘红霞算了一笔账,枣林亩均收入3000元,还有林下间作农作物,“二层楼”的种植模式,每亩收入不低于4000元。

“枣树如今是俺们的‘摇钱树’,加上间作的瓜菜,富裕日子不用愁。”三交镇堡则村贫困户冯明栋说。他家4口人,8亩地全部是枣树间作瓜菜,再加上农闲时打工的收入,每年全家收入5万元左右。

柳林县扶贫办主任高荣廷说,为了让全县28万亩红枣真正形成基地,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县里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农民提高枣林管护水平,同时为拓展市场营销渠道,还规划了一座集红枣储藏、加工、网络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红枣工贸园区,以产业化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跟踪”扶持固成效

结合贫困村发展实际,柳林县启动了产业、就业、教育、生态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进行精准帮扶,去年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4429.6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的投资累计达10.69亿元。

柳林县高家沟乡穆家凹村近年来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之后,蘑菇销售难、利润低,影响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如今,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积极充当起蘑菇销售员,他们通过微信平台,帮助贫困户推销蘑菇。在多方努力下,穆家凹村的蘑菇已经在柳林县多个小区打开了市场。

陈家湾乡吴村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鼓励贫困家庭劳力外出打工创业,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户,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吴村第一书记王锋亮说:“力争今年通过技能培训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并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脱贫。”

“今年我们要对过去几年的脱贫户进行重点巩固,对尚未脱贫的613户1778人精准帮扶,对返贫和新增的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通过对脱贫村、脱贫户的巩固和帮扶,实现稳步脱贫并逐步达到富裕。”郝继平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