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

2018-08-02 18:11: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 题:“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邹明仲

正是农忙时节,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苇子村村民董云峰忙着查看玉米长势、做好农机保养的准备工作,每隔三五天,他还要“上课学习”——通过手机观看县里组织的学习视频材料,定期与其他村的村民一起交流探讨农业科技知识。

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昌图县推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2015年起,由县财政拿出专用资金,县委组织部具体实施,3年内全县425个行政村中,每村选拔、培养一名年轻人,作为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学制两年半。

这一培训项目的授课内容既突出“农”字特色,包括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等内容,还有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村民纠纷调解、村干部说话艺术等课程。授课老师既有“学院派”教授,也有党政机关干部,还有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学习,我学习到了农业科技知识,还在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作为学员之一的董云峰告诉记者,他在2016年参加了培训学习,之后下决心开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增加收入。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仅开拖拉机每天就能赚150元至200元。

金家镇黄酒馆村学员张英辉说,在课堂上听“土专家”讲种植经验很受启发,关于合作社的知识让他开了眼界,活了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合作社,尝到了增加收入的甜头。

培训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授课,每学期县里组织对学员们进行一次考试。昌图县委组织部还会对学员全程跟踪考核,包括看学员所在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是否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为群众办了好事和实事等,这些日常表现都将计入成绩单,作为评价学员是否合格、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