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井研干部群众把引来的岷江水亲切地称为“幸福水”。县城居民张德前告诉记者,过去自来水水质差,他的亲朋好友中有数十人搬离县城,去附近的城市居住。如今,引来的岷江水成为县城自来水水源,水质、环境改善后,许多人又搬回了。
滔滔岷江水穿越川西深山峡谷奔腾而下,至都江堰出山口进入成都平原。古时,岷江水经常成为成都平原的“水患”,且成都平原时常东旱西涝,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组织民众修建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外江排洪排沙,内江引水灌田,于是“水旱从人”,孕育了“天府”。
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表示,“治蜀先治水”,“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都江堰充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其治水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千年古堰都江堰至今仍充满活力向前发展,泽被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人民,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告诉记者,都江堰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渠首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灌区渠系不断扩建。截至目前,都江堰灌区灌面已达1076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近800万亩;都江堰灌区灌面占全省有效灌面约三分之一。
新灌区不断增加的同时,部分老灌区开始探索,由传统灌区向现代灌区转变。老灌区崇州市观胜镇发展花卉苗木基地。长寿苗圃的樱花、蓝花楹树丛中,矗立着一排排喷灌设施,这家苗圃将过去的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每亩每年节约灌溉用水约120立方米。
崇州市于2014年开始试点建设10万亩现代灌区,截至目前,已改造渠系400多公里,建成10万亩标准化农田,其中2万亩农田建起了滴灌、喷灌设施。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长唐刚告诉记者,在下一步试点建设中,将考虑融入“生态灌区”的理念,如对渠系美化绿化、远程调节渠系水量、实施精准灌溉、在灌区建设生态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