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向学术造假说不”:维护科研诚信、打击学术不端在行动

2018-07-25 11:3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向学术造假说不”:维护科研诚信、打击学术不端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近年来接连曝光的科研不端行为,尤其是四大国际出版集团撤稿中国作者百余篇论文的事件,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充斥着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一些第三方机构打着“润色论文”的幌子,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部分学术造假成“窝案”。

在这些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中,许多都提到了“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由此,其背后隐藏着的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浮出水面。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是否刊发。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介绍:“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评审专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地址冒充专家邮箱,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评审人将正面评价发至出版方,从而达到操纵评审的目的。”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据统计,经过清理,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论文买卖网站链接和相关广告用语明显减少。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