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父母缘何成朋友圈谣言传播主力

2018-07-22 07:4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雷五明指出,朋友圈谣言多属于事实错误、常识错误、方法论错误,一般人依靠科学常识即可区分,而缺乏科学思维的中老年人则容易上当受骗。

同时,父母在微信朋友圈中随大流转发谣言文章,往往是出于跟随亲朋好友的从众心理。部分老年人基于对谣言中社会现象的同情或是宗教信仰,也会将其转发到朋友圈。

此外,不少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谣言文章多用“不转发就会产生什么后果”等形式,从情感上对其进行绑架,强迫其转发。部分中老年人则过度认同自我能力,觉得“我懂我内行”反而陷入转发的圈套。

  根治谣言

  需多方发力

雷五明直言,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在谣言产生和传播方面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中又存在系列难题。一方面,在对谣言的甄别和把控方面,互联网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以及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我国法律尚没有十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经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扩散之后,很难明确追究谣言责任人。

“谣言止于真相,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是遏制谣言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开展科学课程学习,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常识,逐步提高辨识力。”雷五明建议。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潘爱仙指出,对微信朋友圈谣言的界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要区分传播此类信息是对生活常识的误解还是造谣者为谋取利益故意捏造。

潘爱仙说,应当强化造谣者和传播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对散发谣言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释疑信息,让人们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从源头上铲除微信朋友圈谣言滋生的土壤。”潘爱仙建议。

此外,潘爱仙认为,要从根源上规避父母的微信朋友圈谣言,还需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老年人的法治宣传,让他们知法懂法,学会去辨别谣言。(记者 刘志月 见习记者 何正鑫 实习生 李家志)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