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长江源村话长江

2018-07-20 20:0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西宁7月20日电 题:长江源村话长江

新华社记者马千里 骆晓飞 赵雅芳

草原管护员闹布桑周,搬离长江源头已10多年,“人搬下来了,心还在山上。”

“经常回山上看看,每次回去都要在沱沱河边静静地待一会儿。”抿一口酥油茶,闹布桑周口中有关“山上”的故事像流水一样舒畅、自然而真切。

“山上是我们昔日的家园,也是长江的源头。我们搬下来十几年,山上的草长得好了,水也更干净了。我们的搬迁是值得的。”闹布桑周说。

闹布桑周说的“山上”,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唐古拉山镇,今年44岁的他,30岁以前都在那里度过。

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头所在。由于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受超载放牧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生态曾经退化。过去,这里的牧民群众生活艰苦。

2004年11月,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包括闹布桑周一家在内的长江源头7个村128户牧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草原,搬迁到了青海省格尔木市郊,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家园——长江源村。

如今,走进长江源村藏式风格的大门,干净宽阔的村道、红顶白墙的院落映入眼帘。在村里的广场上,村民们时常围在一起谈天说笑,非常热闹。

“取名长江源村,既有来自长江源头的意思,也寓饮水思源之意。”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大云介绍,目前,长江源村共有245户、568名村民。

65岁的长江源村的老支书更尕南杰是当年响应搬迁的第一人。他在长江源头过了大半辈子的游牧生活,目睹了过度放牧带来的草原退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困难生活,也亲身见证了搬迁后城市便利的交通、医疗、教育条件给牧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说起10多年前的“背井离乡”,他不但不后悔,反倒非常欣慰。

关键词:长江经济生态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