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技术与资金瓶颈呢?在援疆指挥部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主持下,聚拢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国内农业科研院所的9支专家团队,同时引进12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结对入驻园区。每一个种植项目,都有顶尖的专家团队与实体企业合作运行。
6月初,和田市吉亚乡金叶新村的农户,刚刚卖掉一茬甜瓜,村民吐尼亚孜·卡地尔告诉记者:“这一季收入5000元,农业大棚成了聚宝盆。”今年45岁的吐尼亚孜是金叶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疆沙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学会了种植西红柿、甜瓜。
而“沙田公司”,正是先导区内被选中参与项目建设的12家企业之一,该公司推行“专家+农户+公司+合作社”全托管的帮扶模式,将试种成功的作物种植技术向周边乡镇推广辐射。
张锐乐观的分析,3年后,园区可辐射带动和田当地1500座温室大棚、10万亩露地农业,直接带动上万人脱贫致富。他还细数沙地芦笋、立体化无土栽培大麦草、青贮玉米、四翅滨藜等一个个“宝贝”,对农业增效、解决畜牧养殖冬春季饲草缺乏、改良土壤的长期效应。
挂职和田地委副秘书长的援疆干部王立中,认准四翅滨藜“防沙固土+优质饲料”的双重功效。作为第七批援疆干部进驻和田的三年期间,他曾倾心于四翅滨藜的试种推广。回到北京后总也放心不下,现在主动要求二次入疆,加入第九批援疆队伍,一定要完成“未竟的事业”。
产业帮扶夯实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养育了二百多万人口的和田地区,干旱的土地偶露生机。除去沙漠戈壁与山地之外,尚有3.7%的绿洲湿地,人均耕地0.87亩。传统产业以核桃、小麦、瓜果为主,水稻、玉米、杂粮都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