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昌吉7月8日消息(记者蒋雪娇 昌吉台记者张鹏 昌吉市台记者成石麟)新疆昌吉市北部荒漠农场主侯建章,不顾家人和周边农场主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退耕还林的工作中去,为北部荒漠脆弱的生态环境播撒新绿,用奋斗精神在北部荒漠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1998年,30岁的侯建章怀着发家致富的梦想,从遥远的甘肃来到新疆昌吉北部荒漠开荒种地,20年开荒种地,侯建章和昌吉市北部荒漠的150家农场主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但是随着开荒面积的不断增大,侯建章发现昌吉市北部荒漠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风沙越来越大,气候越来越干燥。
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2016年昌吉市开始在北部荒漠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侯建章带头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每亩地1500元的生态补偿办法,主动将自家的1000亩地退了出来,第一个开始种植梭梭,却遭到了周边农场主和家人的反对。侯建章的妻子熊云兰告诉记者:“当时身边的人,周围的人,都反对这件事情,当时我觉得这个梭梭,我们没有种过,前些年种棉花、麦子这些都刚刚有一些起色,效益还不错,所以当时提出来的时候是有反对态度的。”
大家的反对并没能阻挡侯建章种植梭梭的热情,2016年,倔强的他投资15万元,率先在自己的1000亩地里种植了梭梭,由于不懂技术,加上气候恶劣,梭梭没有种活,侯建章的15万元全赔了进去。侯建章说:“头一年花了些钱,没有成活,一个风沙也大,一个我们也不会种。”
种植梭梭失败了,但是侯建章并没有退缩,2017年,侯建章又投入7万元,在1000亩地里重新栽种梭梭。昌吉市林业局从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侯建章种植梭梭,这一年,侯建章种植的梭梭死了一半,成活了一半。侯建章说:“我们第二年开始,林业局又给我们技术指导,我们自己也种植,活了一半,也死了一半,这个地方种树风沙也大,成活率也不太高,比较辛苦,我们也投了些钱,损失掉了。”
新华社兰州12月14日电(记者任延昕、李笑)寒冬时节,一场降雪覆盖了茫茫戈壁。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产业园里,几百个玻璃温室里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百米长的温室里,各类作物整齐分布,长势喜人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