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熊猫最根本是要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专家认为,目前人类要做的努力就是要改善它的栖息地,让野外的生存地得到保护。比如最直接的建立生态走廊,将破碎的栖息地和比较大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便于基因交流繁衍。另外还要对当地居民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让他们也加入大熊猫保护行动中来,他们才是离大熊猫栖息地最近的人,当他们具备更强的保护意识,对野生大熊猫保护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熊猫溺亡现场。 钟欣 摄
■ 盘点
野外大熊猫死亡事件
死于同类相残
2007年2月19日,大熊猫“祥祥”的尸体在野外雪地上被意外发现。经推测,它是与野生大熊猫在领地和食物争夺中,从高处摔下导致严重内伤致死。“祥祥”2001年8月25日出生于四川卧龙,系人类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科学家们计划用大量繁殖的圈养大熊猫补充野生种群,“祥祥”在数以百计的大熊猫中被选中。
死于人类捕杀
2014年12月31日,云南昭通市水富县森林公安局警方在水富县太平镇吴某某家中查获疑似熊猫肉8.5公斤及一批冰冻的野生动物死体,经DNA鉴定其中疑似熊猫肉制品来源为大熊猫。随后警方逮捕了家住昭通市盐津县的农民王某两兄弟,查获大熊猫皮一张,猎枪2支,大熊猫头骨、腿骨、油脂、熊胆等。被捕的两兄弟说,是因为发现自家羊圈内的羊被野生动物咬死,带着猎枪和猎犬在森林中追到一只野生动物,猎杀后发现是大熊猫。之后他们分别将大熊猫肉和大熊猫脚掌出售。
死于动物攻击
2016年9月2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第一批野化放归个体大熊猫“和盛”在野化放归期间死亡。据了解,大熊猫“和盛”在回归山林之前已通过熊猫基地和熊猫谷阶段的野化适应训练,身处野外环境2个月后,“和盛”所佩戴的GPS项圈发出报警信号,随后发现其已死亡身体有明显外伤。专家确认,“和盛”是由于遭受不明动物攻击,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而导致败血症致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彤
新华社成都12月6日电(记者余里)“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投用揭牌暨大熊猫入住仪式”6日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举行,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野化大熊猫“星辰”“和雨”入住放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