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现实中,上影还有众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执导牛犇参演《红色娘子军》的谢晋,创作了一批里程碑式的电影。谢晋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反复琢磨:“有五个剧本要拍,赶紧开始!”
德高望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八旬高龄还坚持拍摄电影《詹天佑》。老人生前说:“我们不能忘记当年中国工程师的志气。”
秦怡更是在九旬高龄时,毅然赴青藏高原自编自演《青海湖畔》。她说,一定要完成塑造女科学家的夙愿。
还有革命家庭的后代、作曲家吕其明,他谱写的《红旗颂》传遍大江南北,他却说:“我从来不要一分钱版税,如果要,我可以成为富翁。但是,我是为建立新中国的英烈而创作,他们牺牲生命,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
对此种种耳濡目染,耄耋之年的牛犇也依然执着,一次冒着瓢泼大雨,他下到基层与观众交心。他说:“我腿脚还灵便,就用全身力气演。如果有一天腿脚不灵便了,没有了肢体语言,我也要好好用声音和表情,为大家一直演下去”。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背后,是老一辈电影艺术家高尚的情操、强大的感召力。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竖起伟大人格的标杆。
牛犇也在深入思考当前文艺界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说,“我们这个行当,很容易受到吹捧、收到鲜花。怎么严格要求自己,都还不够。我就一直说,我一定要争取努力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强调,不管怎样,自己还有一点力量和技术。“我和我们的演员剧团,一定要做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我们遇到了好时代,要对得起这个时代。”夜已深,老人还在反复思量,要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电影和文艺的未来做更多实事。(记者许晓青、黄扬、任垚媞、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