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唱响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通往振兴之路的黑龙江边境特色乡村建设纪实

2018-06-12 11:26: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在忠仁镇建边村,大学毕业的何继伟,成为村里的电商操盘手,去年帮村里卖了近70万元的农产品。

“留得下”民俗,传承乡村文明

黑龙江省沿边境线的18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聚居村156个,少数民族30个。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成为不少乡村活跃经济的新引擎。

赶上周末,来自北京市的10多名师生来到黑河市爱辉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鄂伦春传统文化习俗。

这个教育基地位于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风格鲜明的特色村寨、民俗表演,是这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走进新生村,热情好客的鄂伦春人唱起了民族歌谣。在一个鄂伦春族的迎亲活动中,游客和热情的表演人员一起互动。

今年是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5周年。72岁的葛长云小时候在山上跟着大人逐猎而生,一直住着“撮罗子”,7岁下山后才住进国家给盖的新房子。

聊到新近的变化,老人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族歌曲,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传承文化,是鄂伦春族乡村振兴的魂。”塔河县鄂伦春族研究人员关小云说。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民间儿童玩具。哈尼卡传承人朱月华和几个徒弟围坐在圆桌前,一边唠家常,一边裁剪衣袍、坎肩、马褂。不多时,几个活灵活现的哈尼卡就完成了。

朱月华是达斡尔族,常年居住在黑河市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坤河村。她生活中的很多乐趣,都和达斡尔族的传统活动有关。

“这儿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库木勒节,中间还有美食节,吸引不少游人。”朱月华说。

“守得住”青山,推动绿色发展

几天前,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迎来一位“重量级客人”,几名渔民捕获了一条重达1028斤的鳇鱼。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