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6月8日消息(记者李佳)教育部8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谋划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教育部在今年4月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发布会上介绍,《行动计划》为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目标: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二是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三是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将重点集中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方向,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造就一批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尽快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