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产医疗器械应用迟缓影响创新 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8-06-08 06:11:0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多措并举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门涵盖生命科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的高科技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健康中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医疗器械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相应的创新成果落地,需要政策扮演“助产士”的角色。

逸思医疗创始人聂红林认为,可以借鉴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经验,开展国产医疗器械质量一致性评价,这在我国既是补课也是创新。如果国产医疗器械在临床上实现与进口医疗器械的相互替代,既有利于降低医药费用总支出,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竞争力。

不少企业期待,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确保国产医疗器械能及时进入医院的耗材清单,使国产器械有机会和进口产品同台竞争。“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外资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很多国产医疗器械,并不是医生和病人不想用,而是根本没得选。” 王励说,相关部门应该大幅简化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进入临床应用的流程和手续,给医生和病人更多的选择权。

一些专家认为,可以运用医保控费和“耗占比”政策,引导医院和医生使用国产器械。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张华说,国产医疗器械与进口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有优势。严格控制医用耗材在医疗收入中的占比,对价廉质优的国产医疗器械来说,会提供重要机遇。这在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会推动其走向世界。

□记者 何欣荣 龚雯 上海报道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