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23日电 题:“土锤”郭昊东二十年的“三次转身”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许晋豫
在宁夏农村,一些农民会用“土锤”一词自嘲,原形容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来自宁夏彭阳县农村的郭昊东,自21岁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农民工,到组建施工队,到成立“土锤网”,用20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三次转身”。常以“土锤”自居的郭昊东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土锤”,尽管“土”,我们也在用双手改变着世界。
山里娃成“全国优秀农民工”
在宁夏银川市某建筑工地,大楼主体已经建成,建筑幕墙装饰正在快速推进。郭昊东正在查看一批新到的石材,如果不是因为着装的区别,皮肤黝黑的他与普通农民工看不出有没什么区别。
郭昊东的家乡位于贫穷干旱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他便来到银川市打工,完成了从农民到农民工的“第一次转身”。
当时信息闭塞,找工作或挨家挨户找,或通过“黑中介”找,这让初入社会的郭昊东吃了不少苦。“刚到银川时人生地不熟,我四处借了60元中介费才找到一份工作,没想到不久脚被钉子扎穿,当时我又瘦又弱,只能回家养伤。看到我没挣到钱还受了伤,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编背篓、纺毛线。”郭昊东感叹,那时受的罪,主要是吃了信息闭塞的亏。
郭昊东在积攒了一些家底后便到信息畅通、机会更多的大城市工作。他于2001年来到北京从事建筑外墙铝塑板销售,随后从铝塑板安装上找到商机,发动亲戚朋友成立了“郭昊东施工队”,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第二次转身”。没几年,施工队人数便达到300多人,成员都是来自彭阳及周边县的农民。
2008年是郭昊东崭露头角的一年,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他不仅承担了国家会议中心的部分施工任务,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郭昊东说:“施工队成立之初是纯劳务,全凭热情和厚道,能吃苦、踏实是我们参与奥运场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多年间,郭昊东的施工队共培训农民四五千人,造就了一批“电焊村”“水暖村”,还带出一支老板队伍。蒋建华2008年前还只是彭阳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加入郭昊东的施工队后,他从小工做起,如今已成为一名领班,整个家庭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锤”触网助推信息共享
施工队在北京逐渐得到认可之时,郭昊东却选择回到宁夏。“以前因为技术、管理跟不上,很多工作无法胜任,回宁夏则是以退为进,北京依然是我们的业务重心。回来后,我们边干边学,不断提升施工队的综合能力,现在我们的设计、施工能力大幅提升,大项目的托管都敢接。”他说。
随着施工队实力日益增强,回想当年因信息闭塞而走的弯路,郭昊东于2015年着手构建开放式云数据平台,力图实现多行业信息共享,从一群人到一张网,完成他的“第三次转身”。
想法固然美好,但付诸实施不久,郭昊东就因贪大求全栽了跟头。“我最初设想搭建一个涵盖建筑、交通、金融、贸易、基础设施等9大模块的信息共享平台,结果因摊子太大、难以实施而夭折,一下子就损失了四五十万元。”郭昊东说。
痛定思痛,郭昊东决定专攻自己擅长的建筑业,2017年上线土锤网及App,重点整合机械设备租赁、建筑人员招聘与培训等5个板块,初步实现从建筑业到建筑数据的转型。目前土锤网共有会员5000余人,平台数据信息突破3万条,网站覆盖范围逐渐扩大,通过收取信息查询费,网站已经开始盈利。
不少农民工借助土锤网找到了工作,这不仅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降低了他们找工作的成本。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的杨常明是个叉车司机,之前他跟着小施工队四处打工,工作不稳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发布了信息,不久就有建筑队伸来“橄榄枝”。
“之前因建筑队规模小,有些活儿四五天就干完了,我只能去市场重新找工作,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大。”杨常明说,“在网站找工作就不一样了,我的信息能被很多建筑队看到,我现在所在的建筑队规模大,工作稳定了很多,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
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农民工在工地上干完活就回家,从没把建筑业当作职业。我当了近20年农民工,也是最近几年才有了职业认同感,而这背后不只是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对某个行业的专注和钻研。”郭昊东说。
随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郭昊东正在为他的施工队注册公司;土锤网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信息覆盖面、采集范围越来越广。下一步,郭昊东打算发挥自己在建筑业多年积累的优势,施工队、网站齐头并进,实现从“土锤”到土锤网,从建筑到建筑数据的跨越。
而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让郭昊东对其未来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无论是施工队还是网站,他打算将它们“一步步做精”,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今后我将专攻擅长的领域,施工队将专攻玻璃幕墙,而土锤网则重点完善找人找活板块,让农民工们更好地享受信息共享带来的实惠。”郭昊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