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女士直言,中国老人带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两点:过分溺爱、缺乏教育理论支持。
在外孙女Nunu眼中,外婆时而是慈善的长辈,时而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时而是博学的老师,时而是严厉的“管家婆”。
Nunu非常听外婆的话,有点怕她,但也非常爱她,因为外婆一直会像和对待大人一样和她讲道理,尊重她的想法,最重要的是,给予她选择的权利。
社会竞争如此残酷,面试个小学都像以前高考似的,如果不下狠心,就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但前提是,所有课程都是基于孩子兴趣与自愿的情况下安排的。
再乖的孩子也有闹脾气的时候,比如有一阵子Nunu死活不肯再学公文数学了。
外婆只好对她说:如果坚持下去,你就能够成为更出色的人,当然只要努力过了,实在坚持不了,也可以选择放弃。
“正是因为现实已经很残酷了,我不想再抹杀孩子的天性,破坏她对学习的兴趣。”
朱女士说,她始终认为,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当学习已经开始破坏孩子的幸福感,那么她宁愿选择放弃结果,也要让孩子能够享受过程。
考不上名校是一时之痛,如果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对学习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那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Nunu心里一直有个怨念,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幼儿园的月度之星称号,5月是她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月,她表现得特别乖,还来问朱女士:“阿婆,我这个月总能拿到5月之星了吧?”
外婆忍住笑,想了半天给出一个答案:“能拿到最好,拿不到也可以接受,你已经这么努力了,这就足够了。”
其实,朱女士心里想着,拿不到也不是坏事,孩子从小一直很顺,应该受点挫折,让她知道比她优秀的人大有人在,挫折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